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30日下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修改后的個稅法將于9月1日起施行。
備受關注的個稅法修正案終于塵埃落定。從一審到征求意見,再到二審,政府在與民意的互動中,尋求國家和民眾利益的最佳契合點。最終敲定的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是對八成民眾不同意3000元起征點的積極回應。根據測算,目前我國工資薪金收入在3000元至4500元的納稅人群,約占個稅全部納稅對象的40%至50%,他們無疑將成為此次個稅法反復博弈的最大受益者。提高起征點,降低初始稅率,體現了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稅改理念。
不過,必須看到,個稅法修正案通過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國稅改道路依然任重道遠。當前,存在兩大突出問題,一是稅收結構不盡合理。數據顯示,美國1%富人占繳稅總額 40%,50%窮人僅繳 3%。而我國60%以上的個稅都來自工薪所得。二是稅負壓力相對較重。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fā)達國家都高,分別是美國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歐盟15國的2.33倍。作為最大的交易成本,稅負直接推高了國內商品價格,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在個稅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的過程中,社會已經達成一種共識:個稅改革不能只盯著起征點高低做文章,而應通過調整稅率結構、加強對高收入階層征管、適當擴大減免稅范圍等更多方面來更好調節(jié)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如今,告別起征點的爭議,我們有理由期待稅改來得更猛烈些。
首先,個稅綜合制改革不能再“只摸石頭不過河”。希望繼個稅法修正案之后,個稅綜合制改革也能早日提到議程上來,“摸著石頭過河”總比“坐而論道”強。
其次,起征點掛鉤物價動態(tài)調整。實踐證明,機械化地調整個稅起征點,不符合物價波動較大的經濟運行。盡管個稅起征點八年間提高了三次,但減稅之效很大程度上被物價上漲所消弭。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認為,個人所得稅起征標準應當實行指數化,和CPI掛鉤。
此外,通過減稅實現藏富于民。多年來,我國“國”與“民”收入分配失衡,財政收入增幅數倍于GDP、數倍于居民收入就備受爭議。今年1至4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1.4%,全國個稅收入2540.11億元,已經完成全年預算的81.4%,再次說明政府收入增長過快,符合減稅讓利的條件。在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實施有待時日的背景下,減稅有助于推動收入分配改革,走上降低物價刺激內需的發(fā)展道路,實現國家利益和民眾訴求的雙贏。(張遇哲)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