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4·26”知識產權日 圖集被盜三年維權之路舉步維艱 知識產權侵權案取證難致維權成本高
來源:新聞晚報
日期:2013-04-28
作者:周柏伊
閱讀:4,726次
快三年了,李凡忠做夢都在打官司,可睜開眼,他還得繼續(xù)為著搜集證據四處奔走。眼看著自己公司的作品被別家公司挪用,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李凡忠和他的企業(yè)在維護自己知識產權的道路上已走過兩年多艱辛的道路,而他也認識到,一個企業(yè)要維護自己知識產權和合法利益,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下去。第13個知識產權日到來之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聯(lián)合市律協(xié)共同舉辦了知識產權司法實踐研討會,法律界人士一致認為,提高上海知識產權司法實踐能力,打造海派精品知識產權服務業(yè),是滬上法律人士共同的社會責任。
企業(yè)走過漫漫維權路
李凡忠(化名)是一家繪圖公司的負責人,他們公司的業(yè)務主要是委托全國知名的專業(yè)建筑師制作圖集,并享有所有的圖集著作權,公司隨后將這些圖集編訂出版。因為公司的圖集詳實且專業(yè),擁有大量的簽約客戶,B公司就是其中一員。
2006年起,B公司就與李凡忠公司簽訂合同,約定使用后者的圖集。 3年的使用過程中,雙方合作愉快,并未出現任何嫌隙。但是,3年合同期滿后,B公司拒絕再與李凡忠公司續(xù)約,盡管續(xù)約條件十分誘人。
李凡忠不疑有他,畢竟合約是否繼續(xù)需要雙方面的意愿。然而,2010年年底,他們卻發(fā)現了不對勁。
“李總,您看看,這些圖片好像跟我們的圖集一模一樣嘛。 ”圣誕前夕,公司旗下一子公司的負責人拿著一張光盤,走進了李凡忠的辦公室。打開光盤,簡易安裝一套軟件,電腦上呈現出李凡忠閉著眼都能想象得到的畫面。公司所有花費了大精力獲得的圖紙,在這套軟件上一覽無余。
李凡忠大吃一驚,著人立即調查。很快就有了調查結果。原來,B公司在與李凡忠公司合約期滿之后,利用在合作中所了解和購買到的圖集,編制成電子軟件,而后在市場上大量銷售,客戶均為國內知名大企業(yè)。該軟件中涵蓋了李凡忠公司出版的所有的圖集,同時B公司承諾客戶可以隨時對軟件進行更新。
“真是豈有此理!”李凡忠大怒,責令公司法務跟進這個案子,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從此,李凡忠踏上了漫長的維權路。
根據我國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參照審判機關判例,李凡忠可以選取的救濟途徑共有三條:刑事舉報、行政干預和民事訴訟??瓷先ネ緩胶芏?,可真正走下去,卻發(fā)現困難重重。
首先,依照現行法規(guī),侵犯知識產權的刑事案件多集中在專利的核心技術侵權及非法獲取商業(yè)秘密等方面。由于李凡忠的公司并沒有為圖集申請過專利,所以當他向公安機關報案時,并沒有被受理。刑事舉報一路走不通。
考慮到民事訴訟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較大,程序較為復雜,李凡忠隨后選擇了行政干預的手段。然而,盡管他2011年年初就向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zhí)法總隊實名舉報B公司的侵權行為并要求立案查處,但受到相關手續(xù)缺失,形式不完備等種種限制,該案始終未被立案處理。
行政干預無果,李凡忠最終只得考慮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是目前知識產權保護中最為常見的方式,但是也具有訴訟周期長、取證難度大、賠償數額低等特點,而且對于李凡忠來說,雖然在最初發(fā)現B公司軟件時,公司曾通過公證機關對軟件進行過公證,但公證證據的訴訟時效為兩年,隨著時間推移,目前這個公證材料即將失效,而且B公司的軟件在此期間已做過數次更新,要進一步確認具體的侵權軟件內容,維權成本變高。
“明明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想要確權,卻是如此艱難。 ”李凡忠很無奈。
打擊侵權需要長期努力
煒衡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張勇律師表示,目前,我國一些創(chuàng)新性企業(yè)已經完成從勞動密集向知識密集的轉變,靠自主核心技術與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這些企業(yè)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訴求日益強烈,然而在實踐中,卻遭遇了維權較難的種種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國家現有的知識產權刑事犯罪的法律與司法解釋過于原則和寬泛,可操作性差,執(zhí)法標準不統(tǒng)一,給基層執(zhí)法帶來困擾。目前規(guī)范知識產權市場的執(zhí)法部門主要有知識產權局、公平交易局、文化市場執(zhí)法總隊等,這些部門權限不明確,容易產生臨界點,并出現相互推諉。
其次,目前對于侵權的處罰,限于罰款和沒收兩種形式,處罰力度低,起不到打擊的作用。對于不少侵權人來說,即便被判定侵權并賠償,相對于其獲得的利益,還是微乎其微,企業(yè)違法成本低,導致造假屢禁不止。
第三,整個社會尊重著作權的意識還比較薄弱,權利人維權成本高,且目前存在舉證責任分配不合理、舉證要求高難度大等情況,且權利人即便支付了高額的維權成本,所能獲得的賠償也一般不高。
“完善誠信有序的知識產權保護環(huán)境,還有一段艱難的路?!睆堄陆ㄗh,國內應該建立企業(yè)信用機制,設定賠償額下限,且發(fā)展專業(yè)的維權商業(yè)機構,從多方面打擊知產侵權行為。
繼續(xù)努力營造上海特色
在日前召開的研討會上,各級知產庭法官和律師從立法、司法以及公益角度,對知識產權司法實踐中有關證據認定、訴前臨時措施以及侵權賠償等問題作了深入探討。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會長盛雷鳴介紹說,隨著各界對知識產權的日益關注,市律協(xié)知識產權委員會近年來也不斷發(fā)展壯大,制定了多部針對知識產權律師的專業(yè)指引,包括商標、商業(yè)秘密、著作權等律師業(yè)務的操作指引,也參與本市知識產權相關立法課題研究,還根據我國法律法規(guī)修訂的情況,配合對業(yè)務指引進行了不定期的修改、完善。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分管領導陳立斌法官表示,近年來,上海知識產權案件的受理,每年都有40%的增長,上海已經成為法治環(huán)境最好的行政區(qū)域之一,去年高院知識產權廳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版權金獎保護獎,這是對上海知識產權環(huán)境的褒獎。要繼續(xù)營造更好的司法環(huán)境,上海法官和律師應當加強溝通、共同建設知識產權法律共同體,共同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協(xié)作,共同擔負起推進創(chuàng)新型城市、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亞太地區(qū)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建設的職能,形成上海特色。